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深度报道  > 正文

三伏“食”光 一品“俗”味

作者: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4-07-25 10:14

“第一锅”伏羊汤开锅

食客争相品尝红汤羊肉汤
民间传统秧歌队演出助兴

7月15日入伏之时,至大暑节气之前,一周之内,单县黄岗镇政府驻地,伏羊节热辣滚烫,唤醒人们被“藏伏”的味觉。

单县羊肉汤分为“酒店版”白汤羊肉汤、“家庭版”红汤羊肉汤,其烹饪工艺入选省、市级非遗保护名录,是单县传统名吃,蕴含着民俗“味道”。

黄岗镇以“家庭版”红汤羊肉汤传统制作技艺而闻名。进入伏期,冒着闷热潮湿的天气,喝一碗热辣滚烫的红汤羊肉汤,舌尖滋润,口齿生香,荡气回肠,感受之重,难以言表。

伏天吃伏羊,是单县人遵循历法和追寻美食的文化情怀。

单县白汤羊肉汤的制作工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载入《中华名食谱》,享有“天下第一汤”的美誉。

伏天吃伏羊颇有历史,可追溯到尧舜时期。

传说,某年伏日,古称单父的单县,莫名疫情肆虐,民众恐慌。舜帝招募神医拯救百姓,但成效不佳。

此时,城外一富家却安然无恙。群众费解,舜帝遣人探究,获悉其举家喜好酷暑吃羊肉。于是,众皆效仿,疫情被克。

至今,民间流传“单父一碗伏羊汤,不用神医开药方”的说法。

单县百姓的认识,由营养保健专家总结为:伏天吃羊肉具有质朴的科学养生之道。

伏期,人体内积热,易焦躁。山羊经春夏之交的青草滋养,膘肥肉嫩,膻气清淡,汤汁鲜浓,味道醇厚。

羊肉在烹饪中添加多种中药佐料,生姜尤重,食用时再配以辣椒、大葱、香菜,可导致人体溢汗,驱热消毒。

市井街衢,羊肉汤馆鳞次栉比,历久弥新的传统风味吸引食客纷至沓来。

老字号“三義春·周记”羊肉汤馆老板、单县羊肉汤非遗传承人周东彦说,过去一天煮两只羊肉,现在需要6只。

“一碗羊肉汤、一张壮馍,再加上红红的辣椒油,吃得满嘴溢香,浑身流汗……”古稀老者葛道贤对“伏羊”情有独钟。

相关美食与节令的融合,伏羊节堪称文化传承的经典。

在鲁苏皖三省交界地区,伏羊节从古到今,热辣滚烫,令忠诚者欲罢不能。

《汉书》记载,汉高祖刘邦“伏日,诏赐从官肉”。当时的“官肉”即是“三牲”之首的羊肉。伏天,皇帝与大臣共享羊肉,且“不惟宫中吃伏羊”,亦有“田家作苦,岁时伏腊,烹羊炮羔,斗酒自劳”。

宋朝之前,宫廷宴席大都以羊肉为主。从汉字构造看,从“羊、大”为“美”的审美判断,到“鱼、羊”为“鲜”的美食追求,再到“食、羊”为“养”的养生理念,无不蕴含着先人对羊肉美食的向往和羊肉烹饪的感悟。

羊,人类较早成功驯养的家畜种类之一,也是最重要的大众饮食主材。

《周礼天官》记载,“春行羔豚,膳膏香。”《礼记月令》也记载,“仲春之月”“食麦与羊”。先人讲究“医食同源”,羊肉饱腹解馋的同时,亦持续发掘、享受羊肉的药用功效。

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称“羊肉甘热无毒。食之肥软益人,治疗筋骨急强,虚劳益气”。

羊肉的祛风驱寒功效看似与三伏天格格不入,然而实际上盛夏湿热,人的食欲减退、体内积热,此时吃羊肉,不仅使人的胃口大开、增强食欲,也能激发汗液,以热制热,驱散湿毒,补虚健体,对提升高温抗病能力大有裨益。

伏期食羊,既是对羊肉本身鲜美味道的追寻,也是对羊肉药用功效的充分利用。

单县百姓家家户户都会熬制红色羊肉汤,滚水下鲜肉,撇去沫子,加白芷、桂皮、肉蔻、葱姜等普通佐料,红辣羊油放足了,便可大快朵颐。

作为民间节会,伏羊节并非一种形式重复,而是一种文化符号,需要情感关切和创新传承。

走呗,吃伏羊去!

文/图 刘厚珉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